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单位简介
院内美景
历史沿革
荣誉展示
总院开展“安全生产月”....
总院开展“医护风采月”....
总院儿福中心举办“感谢....
总院老福中心开展端午主....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特定....
我院离退休支部获评苏州....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苏....
蒋亚亭局长一行莅临我院....

更 多 >>  

  单位简介 你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利总院介绍 > 单位简介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简介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是2010年苏州十大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是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苏州社会福利事业,大力改善和提高孤老、孤儿、孤残人员养育护理水平,提升苏州城市形象的一项重大举措,更是苏州历史上建设规模最大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新建成的总院,集养(育)护、康复、医疗、教育、学习、技能培训等于一体,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一所收养收治政府供养的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精障等“三无”人员的现代化、综合性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社会福利总院位于相城经济开发区(227省道东侧,太阳路南侧,华元路北侧),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8.36万平方米。福利总院共5个建筑单体,包括行政医疗培训综合楼、后勤保障楼、老年福利中心楼、儿童福利中心楼、精神病福利中心暨残疾人福利中心楼。
    在设计和建设理念上:体现“家在这里、爱在这里”人本关怀理念,围绕“苏家乐园”(系2012年被民政部命名的优质服务品牌),形成独特的苏州福利文化“苏式生活”,充分发挥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硬件设施上,院内古典园林与现代花园相融的环境格局,假山池塘相映,亭廊楼阁相连,红花绿树相叠,四季芳香,娴静幽美。人性化设计贯穿每一个细节,配有无障碍通道、走廊高低扶手、防滑防火地面、宽走廊、医用电梯、背景音乐系统、自动消防系统、对讲显示呼叫系统以及失智、失能老人离床定位看护系统、精神病人无线定位系统等,在各楼内按不同需求设置娱乐、健身休闲各类场所多处,户外设立篮球场、儿童娱乐活动场所等,处处体现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的关爱。软件服务上,在对院内道路、楼座、楼道以及花园、绿地、健身场所等命名时,突出福利民生特色,体现温馨、爱心含义,同时遵照民政、卫生部门分类分级管理标准,在服务对象中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专业化护理、标准化操作”,为入住老人、儿童、残疾人提供社会化、居家化、全方位、全程式、个性化、亲情化服务,让入住的服务对象畅享 “苏家乐园”里的苏式生活。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前身为普济堂,解放后更名为苏州市社会福利院,位于苏州旅游胜地虎丘山麓,唐朝诗人白居易开凿的山塘河西岸,收住政府供养的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孤老残幼,1959年将收治对象中的精神病人分离出来,成立了“苏州专区精神病疗养院”,后更名为精神病福利院,两院比邻而坐,共收养收治长期服务对象1000多名。2013年社会福利总院新址竣工后,为整合资源,经市编办批准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成建制并入苏州市社会福利院,将苏州市社会福利院更名为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迁至新址,并挂“苏州市精神病福利院”“苏州市儿童福利院”“苏州市老年福利院”“苏州市残疾人福利院”“苏州市儿童福利指导中心”“苏州市民康医院”牌子。
    多年来,在全国民政部、省民政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我院多次被授予省和市级“文明单位”,省和全国“巾帼文明示范岗”“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取得全国首批民政优质服务品牌、全国首批民政标准化示范单位、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全国首批民政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单位、全国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最佳养老机构、全省首批五级养老机构、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机关十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2018年作为全国首家养老机构荣登《福寿中国——重阳盛典》的央视舞台,获得“福寿之地”称号。
    社会福利总院以创造居家化、社区化、社会化的高品质生活,引领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的高标准服务为目标,于2015年打造了苏家社会体验园,该园有工作坊、蔬菜区、果林区、小动物区等7个功能区,设置田间管理员、动物饲养员、花卉种植员等13个模拟岗位,不仅为老年人提供社会体验,也便于儿童进行社会拓展,以及精神康复休养员和残疾人进行职业康复。疫情前有10余家社会志愿服务组织定期来院开展创意手工、扎染、陶艺、木刻年画、烘焙等课程。体验园具有康复花园功能,开发听觉区、触觉区、嗅觉区、体验操作区及湿地水域区,为服务对象进行感统训练。根据季节性种植农作物,组织服务对象进行采摘并品尝时令绿色有机蔬菜,激发他们的社会功能。
四大中心简介
    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下设四大中心,即老年福利中心、儿童福利中心、精神病福利中心、残疾人福利中心,集老年人休养、孤儿养育、精神病人医疗、残疾人养护于一体,为民政服务对象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全过程、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老年福利中心
    老年福利中心按照《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设计建造,在空间谋划上突出中式园林特色,随处可见的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园林小品、苏派家具尽显古典气息,而中心每层分区域以桂花巷、梅花巷、兰花巷、星河廊、憩桥廊、望月廊等命名,给入住老人带来一种置身于苏州水巷弄堂的浓浓情调。老年福利中心在设计理念上突出人性关爱特色,配有无障碍通道、走廊高低扶手、防滑防火地面、卫生间安全扶手、宽走廊、医用电梯、房间应急呼叫系统、监控系统、自动报警系统、智能消防系统等,室外还有老年门球场、游艺场等健身设施,处处体现对老年人的细致关爱,此外,老年福利中心在整体布局上还突出福利文化特色,凸显“彩虹·关怀”为老服务品牌理念,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老年福利中心主要负责承担“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老人和抚养人)老人,困难高龄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优抚对象的生活照料、日常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康乐等工作,共分老年康乐中心、老年照护中心及老年病医院三大模块。
    老年康乐中心分休闲区、复康街和彩虹邻里中心三块。休闲区内设施设备完善,既有阅览室、手工室、书画间、网吧、影视厅等用于丰富老年人的文娱精神生活,也充分考虑到老年人体育锻炼健身需求,配备了台球、沙壶球及健身器械等,此外,还专门开设怀旧室、亲友俱乐部、心理援助站、心灵关怀室,为老年人营造了一个心理诉求、心灵沟通的园地。复康街引进了国际国内先进的水疗系统、音乐治疗系统、多感官康复系统及多种康复训练器械,为老年残障人员实现由医疗康复到整体康复创造了条件。彩虹邻里中心则模拟社区化情境,设有茶室、超市、美容美发屋、自动售货机等,使老年人不出中心就能体验社区生活,弥补了他们因远离社会而产生的孤独感和失落感,有力探索了机构养老社区化的道路。
    老年照护中心共分6个照护小组,每个照护小组均采用小单元模式建造,既有单个老人相对分隔的私密空间,又有多位老人一起共享的起居单元,还有群体老人互相交流的客厅及活动区,整体装潢布置上力求淡化机构印象,营造居家环境,让入住老人感受到家庭化、生活化的温馨与舒适。
    老年病医院是苏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共分4个病区,设有标准双人间、三人间、四人间和六人间,并配备独立卫生间、会客区、餐厅及自助厨房。

                         儿童福利中心
    儿童福利中心按照《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儿童福利机构设备配置标准》(试行)的要求设计建造,整体用色明快鲜艳,彩图喷绘童趣盎然,设施设备先进齐全,养育功能完善多样,既顺应了儿童福利机构由单纯养育型,向集养育、医疗、特教、康复及技能培训等为一体的融合型养育抚育转变的趋势,也满足了孤残儿童生理、心理、心智发育的需求,为他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爱意的“童话王国”。
    儿童福利中心主要负责承担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的收养、保育、医疗、康复、保健、矫治、教育等工作,共分儿童保育、儿童康复、儿童观察诊疗、儿童特殊教育、儿童成长发展、家庭养育六大模块。
    儿童保育中心共分五区,均采用小单元模式建造,每个单元配备寝室、备餐间、淋浴房、活动区及观景阳台,为不同年龄阶段及不同疾病类型的儿童提供有针对性、适宜性的保育环境。
    儿童康复中心位于三层东南侧,设有作业治疗室(OT)、物理治疗室(PT)、言语治疗室(ST)、功能训练室、早教室,并配有先进的水疗设备、综合感统训练器械、多媒体音乐设施等,为残障儿童进行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综合训练和语言、肢体功能恢复提供了专业平台。
    儿童观察诊疗中心位于一层西北侧,地理位置相对独立,设置新入院儿童观察室、输液治疗室、肠道隔离室、呼吸道隔离室,配备专业的儿科医生及护理团队,既能为入住患病儿童提供快捷有效的医疗服务,也为全体中心儿童营造了安全和谐的养育环境。
    儿童特殊教育中心位于二层东南侧,配备有早教室、美工教室、技能教室、特教室、语训室、单训室、计算机房、心理辅导室等,能根据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开展专业的早期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特殊教育。
    儿童成长发展中心位于一层东南侧,建有哆啦剧场、图书馆、游艺室、情景室、舞蹈音乐室、体育教室、天使乐园等,中心模拟社区化、学校式场景,通过对儿童进行适应性、融入性的社会实践教育,以期提高入住儿童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进而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家庭养育中心配备18套三室两厅的套房,套房内家具家电、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并以“月亮湾”命名,旨在给孤残儿童营造一个“家的港湾”。着重开展“类家庭”养育模式,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驻院“爱心父母”,每对“爱心父母”负责照顾儿童福利中心3—4名孤残儿童,使这些孩子在享受到专业的医疗、康复、特教服务的同时,也能体验亲情式、家庭化的生活氛围,促进他们心理、人格的健康发展,为今后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创造可能。
                            
                        精神病福利中心
    精神病福利中心按照《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设计建造,设标准三人间、四人间及六人间,病房内宽敞整洁,通透明亮,盥洗室、淋浴室、更衣室等卫生设施也按标准化配备。此外,每层均设置社工室或心理治疗室,而抢救室和重症病房也配置到位,用于处理突发情况和满足隔离需求。
    精神病福利中心为原精神病福利院,系江苏省民政系统“一级精神病院”,其下属医疗机构——民康医院为苏州市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精神病福利中心主要负责承担政府供养的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三无”精神病患者和原有康复军人中慢性精神病患者以及带精神病的退伍军人的收养工作,并负责收治市区部分低保对象、慈善对象、大病困难者以及社会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病患者。中心设精神一科、二科、三科、四科等临床科室,共分9个病区,并下设儿童心理行为发展援助中心,对18周岁以下患有心理与行为发展问题的青少年儿童提供咨询、评估、诊断、训练、教育等服务。
    精神病福利中心在精神一科(即精神病康复病区)设康复小单元、模拟社区活动室等,供精神症状稳定、躯体情况良好的休养员实施康复训练,感受社区生活。中心一层还专门开辟工娱疗区,设置茶吧、手工室、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阅览室、书画室、视听室、健身活动室、理疗室、作业治疗室、阳光天地等,为休养员进行康复治疗和康复展示搭建了平台。此外,考虑到精障病员因长期服食抗精神病类药物,需定期进行辅助检查以调整治疗方案,特在中心一层开设了B超室、心电图室、脑电图室和精神科药房,在方便检查治疗的同时也为整个福利总院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服务环境。

                       残疾人福利中心
    残疾人福利中心与精神病福利中心同在一幢大楼,该中心按照《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设计建造,分青年之家和养护中心,养护中心又分肢残区和智残区两块,设标准三人间、四人间、五人间和六人间。
    残疾人福利中心主要负责承担政府供养的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生活来源的14周岁以上的智力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伴有肢残、盲、聋、哑的残疾人的托养照料、日常康复、特殊教育、职业培训等工作,力求增强残障人员的自助互助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社会适应与竞争能力。

 

 

 

  

 

 
版权所有:苏州市社会福利总院    技术支持:仕德伟科技   苏ICP备10216357号
地 址:苏州市相城区新福路700号   邮编:215137   电话:0512-67231358   传真:0512-65337701